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彩云之南,惜绿如金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5-08-12      浏览次数:4346次
  核心阅读
  云南生态虽有盈余但仍脆弱敏感,通过设立一系列生态保护制度,彩云之南治理水域、抚育山林,收获了生态价值。2014年,云南被列入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继续探索实现转型发展和合理空间布局的新路。
        
  “晒蓝天?这里天天都是。”看了东部朋友的微信朋友圈,家住云南安宁的小张说。没有雾霾困扰,让云南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坚定。近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云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让记者前往探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云南,生态文明缘何先行?
  云南生态仍有盈余,却脆弱敏感
  “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10年总价值为每年1.48万亿,是全国少数仍有生态盈余的省份。”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主任华朝朗说这话时,满是自豪。
  在冬季,不少昆明人爱去离家不远的海埂大坝喂鸥。一座城和一群鸟,因为滇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是冬季,大山包成为黑颈鹤东部种群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白马雪山的滇金丝猴、新发现的怒江金丝猴游移在滇西北的群山之间,滇南热带地区的绿孔雀在林间溪畔梳妆、野象则觅食于丛林。亚洲象由150头左右增至300头左右,黑长臂猿从150只增长到1200多只,滇金丝猴则从1400只增长到2000只……“极小种群保护,云南做得最早,并已经推广至全国。”华朝朗说。当一些省份正受空气污染困扰时,云南主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仍达90%以上;云南境内水质符合地表Ⅰ类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总河长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保护云南生态,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更直接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云南省发改委巡视员李承宗说。翻开地图,向东,云南地处长江、珠江等国内主要河流上游或者源头,云岭大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助于下游地区安全;向南,云南又处于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红河、独龙江—伊洛瓦底江等重要国际河流的上游。
  然而,虽然生态资源丰富,云南生态环境却又极为脆弱敏感。特殊的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环境,导致生态恢复和演替过程非常缓慢。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印发《云南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把云南省建设成为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发展方式转变先行区、边疆脱贫稳定模范区、制度改革创新实验区、民族生态文化传承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云南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将为经济落后省份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和合理空间布局探索新路。”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卢云涛指出。
  县长婉拒投资请求,公园经理关注社会效益
  “也得自省、更得自律,滇池污染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小张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经历过滇池最差的时段,很难想象滇池现在已有多大改观。在滇池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时期,甚至有老鼠在滇池草海湖面觅食。
  为了改善滇池水质,当地投入上百亿。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说:“滇池流域基本形成截污治污体系;湖滨生态及面山植被得到恢复,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滇池首次实现规模化生态补水……”根据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情况反馈会上的披露,与2010年相比,2014年滇池已由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总氮分别下降61.5%、46.3%、42.4%。
  再看洱海,从多次蓝藻暴发到水深透明度接近两米,洱海保护经历过阵痛、取得过成效,也离不开上下游之间的通力合作。
  “从2014年开始,每年拿出1500万给洱海上游的洱源县,帮助洱源县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大理市副市长张勇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大理市把将近两成能够支配的财政资金,都给了洱源县作为生态补偿。
  洱海的旅游业日益热闹,地处洱海上游的茈碧湖却要静谧不少。
  “没有做好准备,宁可不开发。”洱源县县长丁洪涛告诉记者,为了保护茈碧湖的一池碧水,县里不仅没有为茈碧湖做旅游招商,还拒绝了不少开发商的投资请求。“生态效益早晚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事急不来。”丁洪涛说,不着急的洱源并不吃亏,当其他地区为稳增长犯愁时,洱源去年GDP增速超过12%。
  流域内调整种植结构,湖岸线一定范围内禁建——如今,洱海、滇池等流域生态红线划定,除环保设施和公益设施外,其余设施被严格禁止。
  水域被呵护,山林也得到照顾。云南率先在香格里拉试点建设的国家公园体制,如今已在全省范围推开,并上升为国家层面政策。“国家公园除了让游客休息游乐,还要激发游客对自然的热爱,要让公园周边社区居民受益发展。”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副总经理吴林说。
  制度建设,保障云南好生态
  在5月中旬举行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说了这样一段开场白:“有人问,普洱古树茶为何卖高价?我说,古树茶不用打农药、不必施肥,有些古树茶还是吃烂在地里的水果长大的,为什么卖不了高价?”同时,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指出,云南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后坡面径流下降80%多、含沙量下降98%,全省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林木每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744亿元,是工程投入的6倍。
  云南的生态价值几何,市场已率先给出答案。这背后,通过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策支持等举措,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据云南省发改委资环处处长吴尤宏说:“成立专门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体制改革是云南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今年6月,云南省环保厅和财政厅共同出台《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检测评价与考核办法》,将全省129个县市纳入考核范围,成为全国首个将所有县域纳入定量生态考核的省份。“用环境质量考核倒逼环境管理转型,有助于真正触动县域党政机关,提高基层环保部门话语权。”云南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邓加忠说。
  但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全社会能耗平均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长期形成的通过消耗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如何转型等问题,都在考验着云南。
  卢云涛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云南省必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不是所有的国土空间都适合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必须根据环境承载量确定开发强度。”从公安、环保联合执法、环保法庭到环保公益诉讼,云南为护航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良好生态资源量化,进而开展环境经济审计和生态补偿,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卢云涛说。
  而在李承宗看来,制度建设是保障,全民参与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公众不参与便建不成生态文明。”李承宗说,好政策也离不开严督促,要加强督促落实,确保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