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中国经济深化改革在路上 正由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7-03-20      浏览次数:3179次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与此同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在实现自身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推进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为全球发展注入稳定要素,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期待。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正在北京钓鱼台举行,与会国内外嘉宾围绕“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主题展开深入探讨,纷纷献计献策。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的两个大逻辑。
  第一个逻辑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短期问题,其根源是重大的结构性失衡。第二个逻辑是这些重大的结构性失衡,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没有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没有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于第一个逻辑,实体经济的供需失衡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结构性矛盾。产能过剩怎么形成的?是因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需求结构是一种面向低端消费为主的,面向出口和投资需求为主的结构。现在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那些低端产品的产能就变成了过剩产能。
  关于第二个逻辑,就是实体经济这种结构性失衡,追根溯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还没有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配置资源中的影响力过大,所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这种重大的结构性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句话,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相信这必将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增长作出贡献。
  发展不可放弃制造业这个根本
  工信部部长 苗 圩
  这些年,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大概占比都在60%以上。不过,去年整个制造业的投资比上一年只增长了3%多一点,这个数字里面反映出了几个问题:
  第一,社会有大量的资本找不到投资的方向。制造业又需要大量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社会资本避实就虚的现象必须改变。
  第二,制造业相对的投资收益率是比较低的。一些制造业企业,赚钱后都想去资本市场上增值,而不是进一步投入到制造业里来。我们致力于鼓励制造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除了创新驱动以外,我们还按照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鼓励企业向两端延伸。
  第三,民间投资的壁垒依然存在。所以,中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文件,其中,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重要方向,这给民间资本创造了新机会。
  第四,关于对技术改造的问题。有人曾认为,国家要培育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可能会被抛弃。在传统制造业里,的确有一些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所谓的新兴产业,除了少部分是新的产业外,更多的还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努力,我想制造业投资低迷的状况会得到改善。我们未来的发展绝对不能放弃制造业这个根本,否则仅靠以钱生钱,就容易催生泡沫,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也提示了这一点。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能
  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 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而且未来依然会保持高额的贡献。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国设定了非常宏伟的目标,要推动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里,我想谈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和启发。
  首先,地方政府在减税和减少行政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依然存在争议。我们争论的不是政府是否应该介入产业政策,而是怎么界定一个合理的介入范围,可以动用哪些工具,在哪些领域市场的作用更有效。
  第二点,竞争依然是提升效率、推动创新的最强大动力。经合组织最近指出,生产率增长乏力可能源于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足。所以,我们要加强竞争,包括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创投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三点,要强调教育,培育劳动力市场。我们要培养人才,让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这需要多管齐下,有一些国家就重视儿童早期开发,提供高等教育的均等机会,以市场为基础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利用信息来提升成效,这些国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想说,世界银行非常自豪能够跟中国一起合作,来落实新的增长动力的培养,这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全世界。
  中国正由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鸣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出现了新的曙光,制造业PMI主要经济体都处在扩张区间,大宗商品价格回暖,通胀风险在缓解,十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在上扬。
  在此形势下,搞贸易保护主义,将使全球增加更大的不确定性,而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克服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将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正在推动经济转型,消费贡献率持续提高,去年达到64.6%。中国正由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需求不足是全球经济低迷的重要因素,而需求潜力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中国的消费额,2006年只占世界的6.6%,10年后的2015年达到15%。我们的增量占到1/3以上。预计未来5年,货物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达到7亿人次,这是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转向创新发展将深化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为全球延伸产业链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转向绿色发展,因为我们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排放国,转向绿色发展,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它的边际效应给全球绿色经济带来的贡献也是最大的。中国正在扩大对外投资,中国的企业也会为对象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去年的对外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今后5年还会达到7500亿美元,中国也在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发展做贡献。
  中国正成长为全球化引领者
  丝路基金董事长 金 琦
  近40年来,中国已经从全球化的参与者,逐步成长为全球化的推动者、倡导者和引领者。
  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有3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首先是1979年改革开放,中国把自己融入全球经济,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其次是2001年加入WTO,中国主动地接受和执行全球贸易规则,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第三个时间节点是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进程放缓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标志着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促成世界开放发展的新格局,要形成这样的新格局,需要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首先是国际层面的广泛共识。“一带一路”得到了全球范围的积极响应,去年杭州的G20峰会,也就推进全球经济增长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这些共识将有力推动各国政府落实承诺,制定共同规则,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其次是政府层面的战略对接和政策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这不仅需要各国政府制定战略规划,更需要通过建立双边和多边框架、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第三是企业家层面的创新与合作。企业是“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全球化的行动主体,“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提升创造了历史性机遇,需要企业家以进取精神和开放的心态积极响应。
  中国推进全球化意义重大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 麦安哲
  习近平主席今年在达沃斯论坛的致辞中,讲到了中国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其实,中国并非全球化进程的唯一受益者,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的沟通互联等,为各个国家都提供了发挥各自优势的机会。
  对所有人来说,能够让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让各国有机会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化增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帮助数以亿计的人们摆脱了贫困。
  世界在一直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但是,地缘政治的动荡不安、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以及部分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在威胁全球化的未来。
  对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了解世界经济在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并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出路。我们一定要保护现有的成果,反对局部国家的这种短视行为,以及民粹主义去全球化的倒退呼声。
  当前,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促进了世界贸易的繁荣,这个意义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作为企业,我们也愿意积极参与到全球化发展的讨论中,促进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我们是全球化的一个倡导者,更是一个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