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沙漠里育出“黄金”产业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7-05-08      浏览次数:3662次
  谷雨时节,民勤县青土湖成片的梭梭林渐渐吐出了嫩芽,披上了淡淡的绿装,给浩瀚的沙漠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些天,西渠镇制产村村民何德荣格外忙碌,他种的肉苁蓉开始采挖了。
  穿行在一行行梭梭林间,俯身查看,就能发现正在破土而出的肉苁蓉“头角”。何德荣告诉记者,肉苁蓉在刚露出头时就要采挖,不然就会开花,失去药用和营养价值。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味甘性温,药食两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长期食用可增加体力、增强耐力以及抵抗疲劳,被誉为“沙漠人参”。
  “随着压沙造林的不断推进,青土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给发展沙产业带来了良好机遇。”何德荣说。
  至2016年,何德荣在青土湖区域承包的2000亩治沙生态林全部接种了肉苁蓉。今年至目前,他已采挖了7吨,卖掉了4吨左右,收入了近17万元,估计春季能采挖20多吨,收入可达100万元。
  在攀谈中,记者了解到,何德荣第一次了解肉苁蓉,是内蒙古阿拉善的亲戚告诉他的,内蒙古那里有人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效益很不错。
  “我们这里有的是梭梭林,发展这个产业具备基础条件。”何德荣说,他也想试一试。
  为此,何德荣先后三、四次去内蒙古等地实地察看,向当地种植户学习请教,掌握梭梭接种肉苁蓉技术。
  2009年,何德荣尝试着在自家的梭梭林里接种肉苁蓉。第二年他欣喜地发现,一些梭梭的根部长出了肉苁蓉,这让他兴奋不已。“虽然成活率不足30%,但至少说明有成功的希望。”
  “还是技术和经验的问题!”何德荣说,后来他与甘肃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兰州大学在该公司设有沙产业研发培训中心,有什么技术难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是民勤县推进防沙治沙的根本所在。县上出台相关沙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鼓励企业和群众大力发展沙产业。
  这,更加坚定了何德荣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的信心和决心,他试种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了上百亩,周边的村社很多群众也跟着他种起了肉苁蓉。
  为了把分散的群众集中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肉苁蓉产业,2012年,何德荣发起成立了民勤芸丰苁蓉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走合作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2013年,何德荣承包了青土湖治沙生态林2000亩,并组织实施了“民勤县干旱沙区生态节水型梭梭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成功,肉苁蓉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促进沙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这确实是个双赢产业。”何德荣说,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根部,梭梭林管护不好,肉苁蓉就无法生长,这就促使生态林承包者首先要做好梭梭林管护工作,林带管护好了,也就有了生态效益;接种的肉苁蓉再卖成钱,承包者就有了经济效益。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梭梭接种肉苁蓉产业正在变为民勤人民保护生态、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