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将发布 现三大投资领域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7-05-12 浏览次数:3864次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工信部等权威渠道获悉,《“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以下简称“《指南》”)正在组织修订,并有望于近期印发。据介绍,《指南》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发展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各地区所专所长,通过针对性地发展各地优势产业,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合理分布,进而形成中国制造“新版图”。
工信部介绍,组织修订《指南》目的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各地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新型制造业体系,推动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也是希望各地未来制造业发展实现精准发力,避免一哄而上。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工信部等权威机构就开始着手研究和修订《指南》。近期,工信部还组织了多个专家组赴宁波、成都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考察。据悉,专家组还将总结上述试点示范城市经验,进一步对《指南》进行完善。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相关专家组处获悉,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指南》给不同省份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即东部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中部产业升级以及西部和老工业区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型优势产业。
具体来说,《指南》将支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东部制造业发达地区,在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等高技术领域的发展,支持产业基本覆盖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此外,《指南》还将支持部分东部省份大力发展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产业,以及“互联网+”相关产业。
安徽、河南、山西等中部省份,除了继续深挖能源开采设备、煤化工装备、农机装备、基础工艺设备等原有优势产业的潜能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产业将成为各地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此外,《指南》还要求中部省份,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提升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占比,并逐渐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对于西部和部分老工业区,《指南》除了要求其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外,则将重点放在了培育新兴优势产业上。例如,要求陕西、四川、重庆等地继续发展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根据工信部工作计划,《指南》还将特别对东北、西北等部分老工业基地给予一定的产业升级政策支持。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指南》特别支持东北、西北制造业发展比较困难的省份,找到相对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支持这些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出台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指导外商向相关地区投资,并引导国内沿海地区产业有序转移;支持东北、西北地区率先启动一批基础条件好、近期有望突破的“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发展一批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基地和专业细分领域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指南》的修订和实施,将确保“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落地,同时促进各地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届时,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将会得到快速发展;而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近年来的新兴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培育。
多家券商研报认为,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之一,《指南》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至关重要。随着各地相关项目上马和产业政策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战略新兴产业三大领域,将在未来成长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为全新的投资机会。
据多家市场机构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预测,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产业升级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