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森林价值新发现
信息来源:中国吉林森工集团网站 发布日期:2019-12-03 浏览次数:3005次
作为森林生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新发现,森林康养正在以“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成为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受到公众的热切关注。
2017年起,中央1号文件连续3年对发展森林康养等康养产业提出明确要求。国家林草局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部署开展了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并就合作开展森林康养环境保护与优化、养老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融合、中医药健康养生与森林康养产业融合等方面达成共识。国家林草局制定出台了《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两个行业标准。地方层面,浙江、安徽、江西、贵州、山西等省均由多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或实施意见。多个民间团体、社团协会积极组织森林康养有关活动,社会资本看好森林康养的发展前景。
到2022年,我国将建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建立森林康养骨干人才队伍。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林康养专业人才队伍。到2050年,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森林康养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养服务。
短短几年间,各地森林康养发展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展开。在以“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闻名的四川省洪雅县,2018年全县森林康养产业增加值实现20.61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56%,对GDP的贡献率达22.59%。森林康养产业带动全县5万余人参与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36元,增长9%。
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原则。在产业规划和建设、运营过程中,把森林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作为根本前提,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强化林地用途和森林主导功能管制,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康养利用方式和强度。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原则。通过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补植具有康养功能的树种、花卉等植物,打造提供大众康养服务的森林康养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最公平的康养产品。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原则。与林业、卫生健康、养老等发展规划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森林康养产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人文历史、区域经济水平等条件及大众康养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多层次森林康养服务项目,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
坚持节约利用、依法合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设施功能,适当填平补齐,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重复建设、不搞脱离实际需要的超标准建设,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严格遵守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相关规定,实现规模适度、物尽其用。
坚持融合发展、全社会参与原则。把森林康养纳入大健康产业,与养老、疗养、中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争取民政、卫生健康、中医药等部门支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下一步,林草部门将以优化森林康养环境、完善康养基础设施、丰富康养产品、建设康养基地、繁荣康养文化、提高康养服务水平为重点,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