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城市森林,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支持下,上海市林业局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举办的“森林生态功能,让城市和我们更美好”国际论坛于5月25日上午揭幕。来自瑞典、芬兰、美国等及国内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森林经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讨了城市化与城市森林发展关系的特点等,为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建言献策。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目前全市绿地面积已达4.8万公顷,林地面积10万多公顷,湿地37万多公顷,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绿化为主体、郊区新城绿化为补充、生态林地和防护林地为外围支撑的“环、楔、廊、园、林”生态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了《关于我国城市林业研究的一些历史问题》主旨演讲,他回顾了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历史,认为大家应该要接触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要回归自然。他提出三点建议:“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二,博采众长,创造发挥;三,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他指出通过加强规划、研究和合作,促进城市林业和村社林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他说:“城市林业是一项长远的建设,从事这项建设要站的高,看得远,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知识,吸取国内外经验,创造性工作,力所能及争取最大效益”。
国际著名林业专家、来自瑞典的Cecil Konijnendijk教授,深入剖析了城市森林和居民的多种关系,提出森林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可以协调共存、相得益彰,森林不但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更能带动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教授将此功能称为“城市森林供给”,他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推动我国城镇化的绿色化、低碳化,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扩大城市森林供给是关键的战略选择。
本次论坛上透露,上海正积极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内”的生态宜居城市。据初步构想,2040年,上海生态用地比例要达到陆域面积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中心城新增公共绿地30平方公里以上,自然湿地保有率32%,湿地保护率37%。